实时降噪智能体验 索尼头戴耳机WH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索尼1000xm3 拆解 实时降噪智能体验 索尼头戴耳机WH

实时降噪智能体验 索尼头戴耳机WH

2023-03-17 13: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次等的够久,不过最终还是在今年的8月6日等来了索尼WH-1000XM4头戴式无线降噪耳机。然而看到外观的那一刻我却十分感慨,和WH-1000XM3未免有些太相似。从索尼的第一代头戴式无线降噪耳机MDR-1000X开始,这个外观设计就深入人心,现在已然成为了经典。这么想的话WH-1000XM4延续“前辈”经典的造型设计也在情理之中。而实际上,在相似之中,其实WH-1000M4还是有着很多细节上的不同,在后面我会具体为大家进行分析。

外观以外的部分这次WH-1000XM4升级还是很多的,比如最大的卖点降噪功能不仅在效果表现上有提升,还增加了智能免摘通话等新玩法,使得综合体验上了一层楼。而在无线音质表现上,WH-1000XM4也有了一定提升,并且还通过了Hi-Res Wireless认证,能够享受到更加美妙的音质。

WH-1000XM4也是有两个配色的,个人喜欢黑色款多一些,另一个铂金银其实更时尚,只不过黑色显得庄重,而且和衣服百搭,也不怎么挑肤色。我尤其喜欢黑色款上面的金色“SONY”Logo,感觉这就是点睛之笔,透露着一股信仰的力量。

由于之前是WH-1000XM3的用户,所以上手WH-1000XM4极其容易,按键的位置、触摸的方向都完全一致。折叠起来往往傻傻的分不清楚。当然稍加留意还是能发现两款耳机细节方面的三处不同,最明显的就是头梁两端的型号标识,我现在就是靠这个快速区分的。

特别喜欢WH-1000XM4的耳垫,除了柔软和亲肤外,与耳朵四周的接触面积也大,能够均匀分散掉耳机的夹力,在稳固佩戴的同时也兼顾到了佩戴的舒适性。查了下参数,WH-1000XM4重量有254g,拿在手上有点儿份量,但戴在头上却感觉没有拿在手上的份量重,除了这个耳垫的功劳外,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头梁的设计,缓释海绵的行程很大,也十分柔软,耳机基本上不会有明显的下压力存在。

机械结构的按键就这么两个,而且一大一小方便盲操作。CUSTOM按键可以自定义,默认的功能是短按可在降噪开、环境音模式、降噪关之间顺序切换,长按则是自动优化当前环境的降噪方案。可以将按键自定义成激活Google Assistant或者是激活Amazon Alexa语音助手。当然了你们懂的,这两个语音助手我们都用不了,所以默认就好了。

右耳罩上整体是一块触控面板,没有任何的功能标识,所以显得很低调。正常姿势佩戴好以后,手指在上面双击可实现播放/暂停、接听/挂断功能,前后滑动就是切换播放曲目,上下滑动则是调节音量大小,这些功能的设计都符合正常的操作习惯,所以用起来很简单。

我特别喜欢玩这个头梁伸缩杆儿,没事时总想拿起来推拉会儿,很有魔性。推拉的段落感十分清晰,而且手感还有点儿阻尼,这是个神奇的设计,调节长度一共有9节,停留时卡位比较牢固,细节上很用心。

一直以来续航都是索尼音频产品的杀手锏,我记得在索尼磁带机时代一节小小的干电池就能支撑几十小时的连续播放时间。现如今的索尼音频产品也个个都是“马拉松选手”,WH-1000XM4充满电并且开启降噪的情况下也能差不多连续使用30个小时,即便是飞目前最长的航线也没有问题。并且它支持快充功能,充电10分钟可续航4到5个小时,此外Type-C接口的设计也免去了带充电线的麻烦,手机的Type-C线直接插上就能用。还有就是从听音乐的角度,即使耳机完全没电了,插上附件里的3.5mm音频线也能继续聆听,前提是你的手机有3.5mm耳机插孔。

一)索尼最新的WH-1000XM4与上一代WH-1000XM3相比都有哪些升级?

能猜出哪个是WH-1000XM4吗?当前视角快速辨认的方法就是看NFC标识的颜色,左边是WH-1000XM3,它的NFC标志是白色,而WH-1000XM4的NFC标志是哑光凹陷,更显质感提升。两代耳机的重量只相差1g,完全可以忽略掉。不过硬件设计上WH-1000XM4在降噪方面配备了最新升级的多麦克风阵列以及升级算法的HD降噪处理芯片QN1,可智能捕捉环境噪音并实时处理,实现了更加灵敏的主动降噪和更加智能的降噪感知。

右边是WH-1000XM4,它的左耳罩内我们肉眼可看到“佩戴状态检测器”,通过这个检测器就能实现摘下耳机自动暂停音乐播放,戴上耳机自动恢复音乐播放等功能。我还特别喜欢WH-1000XM4的智能免摘对话设计,在WH-1000XM3上与人临时交谈而不想摘下耳机时,可用手捂住右耳罩,假如两只手都在忙时就很尴尬了,而智能免摘对话就是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而设计的,后面会具体来说。

最后就是蓝牙版本的区别,WH-1000XM3采用的是Bluetooth 4.2版本,而WH-1000XM4采用了Bluetooth 5.0版本。此外索尼当家的黑科技DSEE HX在WH-1000XM4上也升级成了DSEE Extreme(数字声音增强引擎进阶版),音质水平理论上会有一些提升。

二)索尼WH-1000XM4降噪功能的实际使用表现

每次聊降噪耳机总是离不开索尼,而每次聊索尼的降噪耳机则总是离不开MDR-1000X,这款产品当时在业内犹如一颗炸弹,震撼了无数发烧友,从此降噪耳机领域有了索尼的一席之地。WH-1000XM4是索尼头戴式降噪耳机的第四代产品,前三代的降噪表现一路呈上升趋势,第四代自然也是值得期待。

WH-1000XM4的降噪处理器还是QN1,不过降噪算法经过了改进,多麦克风阵列系统也是全新的。每个耳罩都配备了前后双反馈麦克风,一个在耳机外一个在耳垫内,可灵敏捕捉周围不同频率的环境噪音,并精准送至QN1芯片进行实时降噪处理。而当听音乐时,QN1又可根据音乐、噪声以及单元与耳朵之间的声学特征以每秒700次的采样对噪声进行实时消除。

我一天之中使用WH-1000XM4时间最长的就是在办公室里了,因为写作需要安静的环境,需要不被周围的声音所打扰,需要思绪沉静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样写起来才会有效率。办公室里的噪音虽说不大,但很复杂,有鼠标点击的声音,有键盘嗒嗒的声音,有同事之间聊天的声音,有喝水吃零食的声音,还有从窗外传进来的马路车流声音。戴上WH-1000XM4并开启降噪模式后世界一瞬间仿佛被屏蔽了,旁边同事说话的声音此刻却变得十分遥远,仿佛在十多米开外,尽管还是能听到一点儿,但声音小到无力,对我基本上没什么影响了。而窗外车流声的降噪效果最为出色,几乎就听不见了,开着窗户如同关着窗户般安静。其它的噪音要么只剩下一丁点儿,要么基本上听不见了。

之前记得有一次我戴着WH-1000XM3改稿子,不知什么时候老板站在了身后,可能他叫了我,我没听见所以没搭理。他突然拍了下我的肩,给我吓得一激灵,反过来又把他给吓出了声。一阵解释后他竟然怀疑的表情从我手中接过了WH-1000XM3戴在自己耳朵上,然后就是错愕和惊讶的表情,耳机戴了摘摘了又戴,来来回回几番折腾后,竟问我这个是在哪里买的,多少钱?第二天下午便看到了他的脖子上也挂着一副WH-1000XM3。诚然,好的降噪耳机只需要体验一次,就很难不被其俘获。而用上之后,就很难再离开了。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从公司到地铁的这段15分钟路程我很喜欢想事情,往往是把一天的工作再重新捋一遍。耳朵静则心静,戴上WH-1000XM4后,汽车的轰鸣声、刹车声,轮胎与路面之间形成的噪声以及偶尔传来的喇叭声都少了一大半,差不多消逝了80%左右,耳朵仅能感知到剩下的20%声音。如果在马路上听音乐确实存在危险,但我只是用WH-1000XM4的降噪功能而已。穿过马路时,身旁正常行驶的汽车个个好像都成了新能源车(电动汽车),除非猛的一脚油,否则引擎声基本听不见。戴着WH-1000XM4走在马路上有时我总有种被世界抛弃的错觉。

我很喜欢在地铁上用降噪耳机,尤其喜欢在北京的4号线和10号线地铁上用,因为这两条线的列车在转弯时噪声超级猛烈,如果不幸站在了车厢连接处,那叫一个吵啊。戴上WH-1000XM4后就可以无视这一切,地铁的噪音与我无关。就连那些用手机外放刷小视频的也几乎听不见了。从地铁的降噪效果来看,WH-1000XM4比WH-1000XM3的表现要稍微好点儿,这是我在反复对比了多次后得出的结论。如果不去刻意比较,差别其实并不算太明显。每次上了地铁,我都习惯性的按住CUSTOM键,让系统自动优化当前环境的降噪算法,使用WH-1000XM4时也不例外。也许是心理作用,也许是真实存在,总之每次优化完后感觉降噪效果都更出色了。

周末的时候,基本都是睡到自然醒,待收拾干净房间吃过午饭以后,就去楼下的咖啡厅呆上一会儿,或者闭目冥想,或者随意看本书籍。有时邻桌可能在小声聊天,有时咖啡厅的背景音乐突兀,这时我就会戴上降噪耳机。一耳机一世界,一本书一时光。品着略微苦涩的咖啡,读着偶尔苦涩的人生,感受着生命的美好。有时也会用手机连上WH-1000XM4播放轻音乐,我尤其喜欢班得瑞的一些专辑,特别有意境。如果不开降噪功能,这份意境很容易就被周边的一些噪声给破坏掉。而打开WH-1000XM4的降噪功能,就真的只有美好的音乐了。降噪开与不开的声音情感相差明显,尤其对于这类轻音乐。

很早以前手机上就安装了SONY Headphones Connects App,蓝牙配对后App直接识别出了WH-1000XM4耳机,界面与连接WH-1000XM3时的大体一样,只不过多出了一部分功能。想要发挥WH-1000XM4的降噪实力是离不开这个App的。我可以手动选择监听环境声的量级,一共有20级选择。这个功能的作用是在降噪的同时允许一部分环境声进来,比如在马路上行走时监听汽车的鸣笛声。还可以选择只关注环境里的语音信息,就是人们说话的声音,比如在飞机场候机时用来监听广播通知,而其它以外的噪音则尽可能全部消除掉。

App的第二张截图有一项“根据位置自动切换——学习经常访问的位置”,开关打开后App会根据GPS定位的信息智能切换降噪设置。比如每次从公司到地铁我都是设置降噪开 + 环境声4级 + 关注语音,App学习后等下一次我再从公司往地铁走这段路时,WH-1000XM4就会自动将设置改为 降噪开 + 环境声4级 + 关注语音。

优化降噪功能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提供专属的降噪参数,比如不同脸型带来的不同声学特征,还有所处地方的气压差等等。这也是每次从地上走到地下(坐地铁)我都会按住CUSTOM开启自动优化降噪功能的原因。地铁上优化完效果还是明显的。另外就是如果搭乘飞机出差,等飞上天进入平飞状态后,做一下自动优化降噪也会有明显的效果。

无论如何WH-1000XM4最后也免不了要和WH-1000XM3的降噪效果做一下对比,相同的环境,AB反复比较后我发现WH-1000XM4的降噪效果将近有15%的提升,低频的噪音消除能力主观感觉上提高了2dB到3dB,高频的噪音消除能力则差别不大,但WH-1000XM4开启降噪后对耳底的压力更小了,在我用过的几款一线主流降噪耳机里属于耳压最小的降噪耳机之一,这个必须给索尼的相关音频工程师点赞。从首代MDR-1000X到第四代WH-1000XM4,无论降噪能力的进步还是使用舒适度的进步一直都是有目共睹的。

三)DSEE Extreme数字声音增强引擎进阶版加持之下的WH-1000XM4音质表现

索尼QN1处理器不仅集成了数字降噪模块,还集成了32bit音频处理模块以及数模转换器和功率放大器,这也是WH-1000XM4续航时间长的原因之一,超高集成度造就了超低功耗值。无线音频技术上索尼自行研发的LDAC技术可传输三倍于普通蓝牙带宽的数据,并可根据无线使用环境自动进行传输速率的调整,还有DSEE Extreme技术可实时提升数字音频品质,恢复压缩时损失的高频细节,带来更加丰富饱满的听感体验,使得无线也能享受到Hi-Res 级的声音,总之黑科技满满。

蔡琴的《恰似你的温柔》应该都很熟悉吧,这首曲子有一种难得的婉转和安详感,也是各种音箱器材试音碟里必备的曲目,就用它来开始WH-1000XM4的声音体验吧。曲子开始部分的吉它音色十分饱满,听起来干净亮丽,左右耳的声音分离度很高,听起来声场宽广。如果是第一次听,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这是有线连接才会有的声音品质。我相对了解索尼的实力,之前也听过不少,所以并不惊讶。蔡琴的声音在WH-1000XM4上感觉年轻了几岁,有点点小女毒的意思。齿音不重但可以感知到,听起来十分真实,包括轻微的换气声,也被细腻的呈现了出来,细节还原度可以说很高。

Alok的《Hear Me Now》是一首有魔性的曲子,其中的乐器声真是百听不厌,时而温婉,时而动感,尤其鼓声的品质,在WH-1000XM4上质量很高,鼓点每一次的弹起都是一个整体,低频聚而不散,力道十足,控制力出色。强烈建议WH-1000XM4的用户试试这首曲子,不仅会让你爱上WH-1000XM4,也会让你爱上Alok。我是反复听了好几遍《Hear Me Now》后才感觉过瘾,才转向下一曲目。

意大利歌剧《爱之甘醇》里的咏叹调「偷洒一滴泪」一直都是我的最爱,但我很少在耳塞上听它,通常都是用头戴式耳机或者书架音箱,因为这曲咏叹调的舞台意境需要耳机或者音箱拥有较高的解析力和精准的声场还原能力才能表现出来。而在WH-1000XM4上听完之后浑身感觉酣畅淋漓,身体仿佛被带入了舞台中央,感受着阿狄娜对内莫里诺欲擒故纵的爱,感受着内莫里诺内心的软弱,感受着两颗年青火热的心相互间碰撞,也感受着歌者的感受。从声音的密度上来看,WH-1000XM4并不存在欠缺,DSEE Extreme技术对于蓝牙传输压缩的补偿还是挺到位的,再加上WH-1000XM4的40mm镀铝液晶分子振膜驱动单元,所以解析力表现优秀,听起来真不像是一副无线耳机。

四)AI智能体验

在智能化的道路上索尼耳机一直在进化,初代的MDR-1000X我记得就有透传功能,索尼自家起名叫“快速提醒”功能,其实都是一回事儿。这个功能的原理并不难,当我们用手掌捂住右耳罩时,左右耳的外麦克风同时收集环境声音,然后经过QN1芯片处理后送达扬声器单元播放出来。这样做的目的是不用摘下耳机即可听见环境声音,用于临时与人交谈,或者临时听一下外界的正常声音。这一功能在WH-1000XM4仍然得到了保留,用手掌捂住右耳罩时就能启动,松开之后就会恢复到先前的状态。

在“快速提醒”的基础上,WH-1000XM4又新增加了“智能免摘”功能。顾名思义就是自动帮你完成摘下耳机的效果,也就是智能实现透传功能。可以想像这样一个场景,我戴着WH-1000XM4正在键盘前敲字,这时同事有事儿问我,我想和他交谈但手上又不想停止敲键盘的动作,这时只要我开口说话,WH-1000XM4就会智能进入透传模式,耳机里瞬间传来了同事清晰的声音。

在我停止说话一段时间后,WH-1000XM4又会智能关闭透传功能,恢复到先前的降噪或音乐播放状态。这个时间可以在App里进行设置,最短15秒,标准是30秒后自动关闭透传,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自动关闭,这时想要退出透传只需按下耳机的任意按键即可。

此时或许你有了疑问:如果同事在我的耳边说话会不会触发“智能免摘”功能?答案是不能。因为WH-1000XM4会智能识别是谁在说话,只有佩戴者说话才会触发“智能免摘”功能的启动。

WH-1000XM4支持同时连接两台主机,比如我习惯性的连接手机和播放器,当然也可以同时连接两台手机或者两台播放器,随便你怎么高兴怎么来。如果其中的一台手机来电话了,WH-1000XM4会自动将声音切换至来电手机,等到通话结束后又会自动切回原设备。

在耳罩内肉眼可见WH-1000XM4的佩戴感应器,当检测到耳机从头上摘下时,音乐就会自动暂停播放,重新戴上后音乐又会自动恢复播放。其实这一功能很多耳机都可以,只不过实现的方式不同,大多数耳机是通过磁铁的原理实现的,成本很低,检测准确率也低,有时明明摘下了音乐却并不暂停,相信耳机爱好者或多或少都碰见过。而WH-1000XM4专门设计了真实的佩戴检测感应元器件,检测准确率基本上可以做到百分百。

还有就是系统设置里有一项“当耳机取下时关闭”也很有用,摘下耳机一段时间后,电源就会自动关闭,以节省电量消耗,很有用也很人性化的一个设计。

最后还有个免提通话功能,就是在我们通话时,双击触控面板,即可进行免提通话,耳机通过精准的语音拾取技术识别对话的语音并过滤掉背景的环境噪音,提供清晰的通话效果,无论什么环境都能清晰聊天。

WH-1000XM4是一款将索尼强大的降噪技术与出色的音质相融合的头戴式无线降噪耳机产品,它的性能表现有目共睹。如果与上一代WH-1000XM3相比,其实内在的提升有很多,包括降噪和音质方面的提升,还有新增加的功能和智能体验,都可以说是一次趋近于完美的换代。对音质有追求和对降噪有需求的朋友不妨试试。

关于索尼WH-1000XM4无线降噪耳机想聊的就以上这么多,但总觉得意犹未尽。还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索尼的磁带机就是当时的奢侈品,而“SONY”这四个英文字母就是那时小伙伴心目中的“爱马仕”,高大上的同时也代表着遥不可及,满校园一共都没几台,而拥有的同学就是那时学校里最靓的仔。后来进入CD和MD时代,索尼音频更是一骑绝尘,到今天我依然能记起第一次用索尼CD机时的激动,还有第一次听MDR-E888生物振膜耳机时的感动,那时的零花钱除去网吧就是攒起来买索尼随身听和索尼耳机了。

等到自己赚钱了,前两个月的工资都是报复性的买索尼,把曾经的梦想一个个都买了回来,并且爱屋及乌,后来还买了索尼的卡片相机、PS游戏机等等。从买的第一台索尼磁带随身听,到第一副单独花钱购买的索尼耳机(之前都是用自带的),再到索尼CD机、MD机、HiFi播放器、HiFi耳机,一路走来感觉特别的幸福,这份幸福很难用文字准确表达出来,我相信每一个索粉的心中都保存着这样的一份特殊幸福。索尼这个品牌,SONY这四个英文字母,以它独特的方式治愈了我童年和青年时期无数个或悲伤或幸福的夜晚。它早已融入了我的血液,成为了我一生的挚友。(全文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